春耕時節,本報接到多個農民來電,稱“今年種子市場還亂些”、“不知道究竟買什么種子好”。
今年種子市場怎么了?4月初,記者驅車前往隨州、棗陽、襄陽、荊門、荊州、潛江等地農資大市場及鄉鎮經銷店,一探究竟。
種子賣成“白菜價”
5日,在襄陽市鄧城生資食品大市場采訪,多家種子門店老板告訴記者,這兩年生意實在難做,生意少,價格低,人平每月賺不了二三千元,還不如外出打工。
是什么原因導致這樣的局面呢?他們說,主要是“粥多僧少”。據介紹,這個大市場農資門店有近200家,從地域上看可覆蓋周邊10多個縣市,但實質上真正來市場零買種子的農戶,實在有限。
經常是,來了一撥客戶,大家都爭著“搶”生意。以某雜交稻種為例,本來要賣35元/斤的,你賣35,他賣30,我賣25,到后來,竟然都在20元以下。
在荊州市小北門農資大市場,記者暗訪了多家種子門店,“低價”低得讓人覺得是來到了“荒貨場”。
一位來自江陵縣熊河鎮年過50的張姓農戶問店老板,這個“**優78”雜交稻種怎么賣?店老板說,鄉鎮里零售45元/斤,我這里25,你買的多,再優惠。
經過一番討價還價,最終該農戶以16元/斤的價格,買了80斤該種子。
在另一店鋪,一農戶以10元/斤的價格,買到了“**11號”玉米種。
農戶喜歡低價,這沒有錯。但低價的背后,是農戶真的得到了實惠,還是買到了“水貨”,抑或里面深藏“貓膩”?這一連串的疑問,激發我們繼續深入采訪。
套牌冒牌,亂象叢生
6日,記者來到棗陽市農資市場。
該市場位于棗陽市長途汽車站門前的襄陽路,100余家門店分布在大路兩邊,長約一公里,成為當地一道“風景”,在湖北也小有名氣。
一進市場,五顏十色的宣傳單到處都是,什么“3次國審,多省審定”,什么“院士品種”,什么“懶漢棉”,“全能稻”等等,不一而足。
種子包裝袋上的“名堂”也很多,有莫名其妙的公司名稱,有杜撰的亂七八糟品種名稱,如:“岡8優316”“武大郎超級稻”“楚優鑫稻”“巨穗——泰霸稻”;還有憑空想象的種子審定編號,如“鄂渝審稻2010008”“鄂審稻2013000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