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粗縮病(MRDV)是由灰飛虱傳播的病毒病害?,F已發展成為玉米生產上的一種主要的病害。又名黑條矮縮病、萬年青、生姜玉米,已成為玉米生產上的重要病害之一。每年的5月中旬至7月間,春玉米和夏玉米都有不同程度發生,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發病,以苗期發病最重,5-6片葉即可顯癥。大發生時,一般病田病株率達40%,平均減產10%-30%,嚴重時絕收。
1、 影響發病的因素
1)毒源量。多種禾本科作物和雜草是玉米粗縮病的寄主植物。在生產中,雜草多,管理粗放的玉米田比管理精細、雜草少的發病重。前茬為小麥,且叢矮病發生重的地塊發病重。這是由于小麥叢矮病株中,混有玉米粗縮病的病毒,而它們都是由同一種昆蟲-灰飛虱傳毒引起的。
2)播期。據多年調查統計,不同播期玉米的發病程度差異顯著。一般早播玉米發病重。這是由于早播玉米一般在5月中下旬,在玉米苗期恰逢第一代灰飛虱成蟲遷飛盛期,即傳毒高峰期。而此后收麥后播種的玉米尚未出苗,躲過了傳毒侵染高峰。
3)氣候因素。秋冬季氣溫偏高,春季干旱的年份,越冬寄主毒源多,灰飛虱越冬死亡率低,蟲量大,有利粗縮病發生。
2、識別要點
夏玉米莖稈萎縮變粗,很少出穗結棒,植株深綠,葉片畸形、短而寬,病苗濃綠?;疾≈旯濋g縮短,根系少而短,不及健株的一半,很易從土中拔起,病株根縱剖面木質部成黑褐色,故又名“萬年青”。
①幼苗受害葉色濃綠,根系少,節間粗短、矮化,心葉不能正常展開,簇生,苗矮,類似生姜葉片。
②成株期感病植株下部膨大,節間縮短,植株矮化,粗壯,葉背、葉鞘及苞葉的葉脈上具有粗細不一的蠟白色條狀突起,用手觸摸有明顯的粗糙不平感,謂之“脈突”。9-10葉期,植株嚴重矮化,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,個別雄穗雖能抽出,但分枝極少;雌穗短,花絲少,畸形,嚴重時不能結實。少數結棒的穗上只有稀稀的幾十粒玉米,且發育不健全,參差不齊。根和莖部維管束腫大。雨后常出現急性凋萎型病株。大田中有單株發病和群體發病相結合特點。
3、發病規律
由植株呼腸孤病毒屬的玉米粗縮病心(MRDV)引起,是一種具雙層衣殼的雙鏈RNA球形病毒,其寄主范圍十分廣泛,主要是單子葉禾本科植物,可侵染玉米、小麥、水稻、高粱、谷子、大麥等作物以及馬唐、稗草、畫眉草等禾草。由灰飛虱以持久性方式傳播?;绎w虱一旦得毒便終生帶毒。該病毒可在冬小麥、多年生禾草及傳毒介體上越冬。春季第1代灰飛虱成蟲在越冬寄主上取食得毒,并陸續從小麥向玉米上遷移,小麥收獲期間形成遷飛高峰。第2、3、4代灰飛虱主要在玉米及田間雜草上越夏,隨著玉米成熟便遷至禾草上,秋季小麥出苗后,第4代灰飛虱轉遷到麥田傳毒危害并越冬,形成周年侵染循環。
感病品種種植面積大,種子及土壤中殘留寄生病源,田間濕度大,溫度在20-35℃,灰飛虱蟲口密度大時,病情加重發生,且有傳染蔓延趨勢。春夏高溫干旱有利于病害蔓延流行。品種間抗性有明顯差異。水肥不足,有機肥施入偏少,植株生長不良,免疫力減弱,也有利于發病。
4、綜合防治措施
1)改善耕作制度。盡量不種面積很小的春玉米。大力推廣貼茬直播或收麥后滅茬搶播的種植方式。幾年的實踐證明,這樣既可有效地避開灰飛虱的傳毒高峰期,減輕玉米粗縮病的發生程度,又能保證玉米的正常成熟。
2)改善玉米生長的環境。禾本科雜草是玉米粗縮病的病源。要及時鏟除玉米田間、地邊的雜草,破壞灰飛虱的適宜棲息場所。為確保春玉米安全生長,防止粗縮病的發生,必須對春玉米進行全面防治,一旦防治失時,將導致粗縮病嚴重發生,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。
3)精選種子、搞好種子藥劑處理。玉米粗縮病發病是由玉米粗縮病毒(MRDV)引起的一種玉米病毒病,任何玉米種子本身都不攜帶玉米粗縮病病毒,發病原因與播種使用的種子質量無直接關系,但不同品種間抗性不同。種子包衣的發病輕,種子不包衣的發病重(美豫5號使用銳勝包衣,主要成分噻蟲嗪,可有效防治粗縮病的發生)。
4)藥劑防治灰飛虱。對春播玉米、套種玉米及直播玉米,都應在玉米三、、四葉期,對田間及地塊周圍噴藥防治灰飛虱。用10%吡蟲啉可濕粉2000倍液或40%氧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霧。噴霧時要確保田內、田邊、地堰、水溝全噴,7~10天噴一次,連噴兩次。
5)加強栽培管理。加強玉米苗期田間管理,促苗早發,及時間苗、定苗,發現病株及時拔除,帶出田外埋掉,減少毒源;增施有機肥,氮、磷、鉀、微肥合理搭配施用;及時澆水、中耕松土。當玉米長至5-6片葉時,及時噴施葉面寶、噴施寶、萬家寶、植物動力2003等生長調節劑和殺菌劑植病靈、病毒A、菌毒清等,促使玉米健壯生長,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和感病后的耐受力,控制粗縮病的發生為害。